夯实质量基础 迈向质量时代

发布日期:2017-08-30浏览量:1540次

夯实质量基础 迈向质量时代


甘肃省质量协会 2017-08-30


□ 广东高明检验检疫局 陈 涛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当下,我国产品质量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质量总体水平还不够高,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尤其是中高端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至于出现“海淘”“海购”等消费外溢现象。此外,出口企业每年都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以上问题之所以存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不强是一项重要因素。迈向质量时代,加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刻不容缓。

 

  质量技术基础的发展历程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是国际上通行的概念,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6年发布研究报告正式提出,涵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这几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不仅为质量提供支撑,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雏形。公元前211年,秦始皇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这为当时工商业的发展设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也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条件。目前,我国质量技术基础发展总体比较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囊括了《计量法》《标准化法》《认证认可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全国建有900多家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5000多个技术机构,技术力量、技术实力相对较强。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质量技术基础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计量方面,我国校准测量能力在国际上虽然排到了第四位,但仅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的53%。在标准方面,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接近1%。在认证认可方面,引领制定的国际认证制度仅有1项。以上方面的滞后与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质量技术基础是质量发展的基础,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质量的发展水平。

 

  质量技术基础关系到质量之争的成败

 

  当前,质量基础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达国家普遍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国际上标准之间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经济乃至社会政治格局。计量在国际贸易中基础作用越来越明显,超80%的贸易必须经过计量。检测认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活跃,全球检测认证产业在2008年后年均增幅达6%。我国也非常重视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以标准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贺信中明确表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李克强总理在大会致辞中强调,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标准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2016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决定以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20169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提出到2020年消费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据统计,2016年我国共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763项。

 

  质量技术基础应上升至国家战略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事关国计民生、国家主权、国家核心利益,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美国、英国、德国等42个国家把计量(度量衡)写入宪法。加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摆到突出位置,统一规划,加快推进。

 

  为了有效提升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议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要想推动质量提升,必须构建高水准、强有力的质量技术基础平台,必须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从国家层面组织推进实施,并且将它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来认真对待,凝心聚力加快推进。

 

  二是要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包含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资源,各个方面要共同努力,一起推进,形成合力,不能有短板,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升质量技术基础水平。

 

  三是要统一力量、加快建设。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法律、机构、人员和经费等方面要加强保障,可以在某些领域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同时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补齐自身短板,有效提升质量技术基础水平。

《中国国门时报》